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醫政觀察】台灣的醫院評鑑為什麼必須作假?

作者:柯紹華

記者問我對於台灣的醫院面對醫療評鑑時,都習慣以減少臨床的作業量,比方說減少收治住院,減少急診待床等等『清空』的方法來應對,我有什麼看法。

我的回答是:楊志良前署長所說的『台灣的醫院面對國際醫院評鑑大多是作假』只說對了一半,他沒有接著回答的是『為什麼台灣的醫院面對國際醫院評鑑必須要作假?』。

JCI的基本精神是藉著系統工具來達成流程的改善與問題的根本解決。可是在台灣,有太多太多的問題,不管是用5個Why,RCA,或是其他任何的科學品管工具,很容易就發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都不是單純靠醫院內部醫療人員的努力就可以解決的。

就這個清空的問題而言,換個角度來想:如果我們認為所有的病人辨識,用藥安全,病人權益,全人關懷,疾病衛教,病歷記錄,手術及麻醉安全等等這些醫病大家認同的價值,都必須在醫院被『清空』的狀態下,才能夠讓現有的醫療人力有能力完成以達到這些評鑑的標準,那這背後代表的意義是什麼?那表示今天健保的可近性是建立在犧牲醫療品質,壓低醫療給付與壓榨醫護人力之上。



如果要達成這些評鑑所代表的醫療品質標準,可能一個門診一個早上只能看20個人,可能實際護病比只能一比四,可能開刀房兩台手術之間必須相隔30分鐘。這背後延伸的,是這樣的供給減少,民眾掛不到號住不了院排不到手術,大家能不能與願不願意接受?如果醫院的固定成本與營運成本和現在相同,那健保體系和國家財政願不願意調高健保費率個案給付或稅收補貼,來支付有品質的醫療體系運作?

這些都是最根本的問題,也是單靠表面的醫院評鑑不能解決的問題。但是這些根本的問題一天不解決,任何的評鑑(不管是國際或是本國的)就勢必會有造假的必要,事情就這麼簡單。〔作者是醫勞盟理事、敏盛醫院品管中心主任〕

-----------------

延伸閱讀:台大醫院拚JCI 醫護怨嘆真悲哀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452379

結構性問題不先解決,評鑑勢必做假

然而,JCI評鑑並非真如洪水猛獸,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理事、敏盛醫院品管中心主任柯紹華就認為,「JCI評鑑可以很快提升國家的醫療實力,不僅東協各國逐漸重視,未來中國若認真做JCI,台灣就挫著等。」

柯紹華解釋,JCI評鑑就像系統工程,是全世界都合用、認證標準化的評鑑,可確保一定的醫療品質和醫病安全。他舉例,JCI評鑑都從「流程」上做原則性規定,比如只規定醫院要確保病人運送過程的安全,院方則需從條文展開流程規劃,如擬定病人運送辦法及填寫病人狀況表單等。

但若發生異常狀況,柯紹華舉例,如病人的氧氣筒在運送過程中氧氣不足或耗盡,這就考驗醫院領導者,是否願意弄清原因,同樣從流程根本改善問題,比如一舉改變醫院為省成本、氧氣筒用完才可填裝的規定,而不只是在清單上新增一個選項。「JCI核心精神就是教你從內部自我檢討的正確方法。敏盛醫院人力相對於大醫院來得短缺,更需要流程設計跟科學化的系統工具,來避免環節出錯。」

然而,敏盛雖是台灣第一個申請JCI評鑑的醫院,卻在去年底決定暫緩第三次評鑑。柯紹華指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敵台灣醫療大環境造成的結構性問題。在醫護人員過勞、出走這些問題解決前,JCI評鑑勢必做假。

柯紹華強調,「敏盛急診科醫師離職很多,連班表都排不出來,急診還需外科部醫師支援,你說我怎麼苛求醫療品質?我連維持日常生活都做不到的話,我再推JCI只是逼這些人走。」他因此感嘆:「其實我覺得JCI要在台灣做下去很難!」

此外,柯紹華也指出,「台灣醫院總認為JCI是獎項,就像餐廳非拿到米其林三星不可。」而台灣醫策會評鑑則規定必須通過才能領健保給付,「就像東方思維,不考試就不念書,但考試就會有比較,JCI的邏輯則建立於西方教育,沒有一定的標準,而是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真的比昨天好就算進步,所以你說什麼他都願意相信,這是東方遇到西方的文化衝突。」

從而,JCI與醫策會評鑑建立在不同的價值觀上,台灣醫院若未分清楚這點,很可能會拿對醫策會評鑑所做的準備及思維用在JCI,「這就是為什麼大家認為JCI都在做假,如果他今天只有考八十分的程度,你卻要求一百分,他當然要做假,但事實上JCI從沒要求一百分。」柯紹華說。

據柯紹華轉述,JCI總部人員對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指出台灣JCI評鑑一半以上做假僅表示,「謝謝他點出問題,台灣放棄了真正改善流程,實實在在自我成長的機會。」然而,台大醫院剛落幕的JCI評鑑爛戲,卻不會是台灣最後一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