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

【醫周繽紛】有關我的畫

圖1. 回憶中的信能格老師


圖、文:曾念生 醫師

一、信能格老師
常常有人問我:你有學過畫畫嗎?

我只能回答:我跟你一樣上過國小和高中的美術課,而國中的美術課,是因為眾所週知的原因而省略的。小學三年級寒假時,去過新店的青苗畫室,最得意的作品是個萬花筒,這畫室似乎搬遷了,但是老地方的招牌還在,在那裡任爾東南西北風。

後來,突然回想起這位信能格老師 (圖1),我高一時的工藝老師,極為嚴格,他教的這門課,也是我在建中高一時唯一擔心可能會不及格的課:


上學期-製圖。

說來很簡單: 在八開硬卡紙上,以鴨嘴筆配合兩個三角板畫上各式線條--平行的、垂直的、斜的…;實線、虛線、斷線…等。信老師一面巡,一面撕--上課時被他瞧見不入法眼的,直接就拿來撕了,我好像被撕過一兩回。到了要交作業時,得熬上一整夜慢慢畫。信老師指定的交作業時間,是絕對準時、逾時不候的。我高一時,其實也只為這件事熬夜。

下學期-木工。

更是慘不忍睹,我做的平衡人偶,其實不太平衡,其他優秀同學所做則仿唐三彩馬有之、汽車模型有之,倚天劍、屠龍刀有之,令人嘆為觀止,早早讓我斷了去學任何需要好手藝的科系的念頭。我幸好沒有去補考磨木球(標準是一段爛木磨成球,『不圓的不要!』),據說連知名音樂人馬世芳當年都磨過,信老師還警告他爸爸(馬國光教授,也就是作家亮軒):「老子別幫兒子磨!」1。

還好我都及格了,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體會到甚麼叫做低空飛過。現在回想起來,非常感謝他對於技藝的執著。也許當時不斷練習線條,還是有一些幫助的──這些能力,都跑到潛意識裡去了。

二、我為何繪畫?怎麼開始畫的?

記得之前提過:

「一開始只是為了應付兩位當時都還在學齡前的兒女,出外的時候,或是在教會作禮拜的時候,總要帶著幾枝色筆、蠟筆、幾張紙,讓他們可以安靜畫畫,別吵人。然而,小孩子哪有那麼容易被收服呢?經常還是需要應付『爸爸幫我畫這個』,『幫我畫那個』。於是,一棵樹,一條魚,一頭牛⋯我好像又回到中、小學上美術課的時光。有一天,就終於下定決心買了一盒12色彩色鉛筆,開始塗鴉起來。」2

為何持續畫下去?

記下生命流連的光景和感動。

抒解壓力。度過插不上話或者不適合發言的特殊場合。

然而,絕對不是為了「藝術治療」-這學問非常專門,我其實不會。

我也沒有要改行:看病人還是我最重要滿足的來源,包括物質上的和精神上的。

三、班門弄斧

畫這幅速寫(圖2)時,坐在一位資深前輩旁邊,他一直稱讚我「筆法很活」,「正規訓練反而做不到這樣」;談到高中生活,他又說:「這樣你算是風雲人物了」。

圖2. 班門弄斧


我想是前輩謙沖為懷:他是幾次青年美展水彩得獎人,當年也是母校校刊《建青》的編輯。我實在是在班門弄斧了。3

最近又有一次班門弄斧的機會,是在身為《謝謝你們,我的離島病友》的繪者,而追隨此書作者、知名作家吳佳璇醫師前往花蓮簽書會時,有幸能為當地知名的美術老師作一幅人物速寫,之後也聽到她的親切講解與評論:

「人身上有那麼多線條,可是其實掌握一部分關鍵線條,就可以勾勒出一個人。」

我想,這位老師比我還瞭解我的畫。


參考資料:

1. 有關馬世芳磨木球見亮軒(馬國光)、章立凡之訪談紀錄〈流離兩岸六十年〉,內容稍有點小出入,據建中馬麟驤老師公子馬大元醫師相告:信老師結過婚有小孩,而且有位世兄還是建中的學長,並非在台單身終老。(retrieved: 2021013)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VCfeqLrYGmwJ:www.chinainperspective.com/ArtShow.aspx%3FAID%3D16108+%E4%BF%A1%E8%83%BD%E6%A0%BC+%E4%BA%AE%E8%BB%92&cd=4&hl=zh-TW&ct=clnk

另外,這個網頁有一張照片是信老師夫妻與同宗友人的合照http://chhsin321.wordpress.com/2010/04/02/

2. 曾念生,塗鴉,源遠季刊,第34期,秋季號,2010,p.9
http://www.ndmc.org.tw/ndmcz/34/34-p0501.pdf

3. 請見網頁資料就知所言不虛:〈彩繪人生 精神醫師 劉嘉逸〉
http://www.wretch.cc/blog/phesha0822/13876794
http://www.peopo.org/news/83305


1 則留言:

  1. 我和馬大元是同屆的。據理髮部阿姨轉述,信老師是某次宿舍火災時,被嚇到往生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