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醫心義語】華佗 - 醫療糾紛的犧牲者


作者:蔡翊新

形容一個醫生醫術高明、仁心仁術,通常大家都說:華佗再世。以後還是少這麼說,當華佗不見得好。

在三國那個年代,華佗是全科醫師,無庸置疑,他甚至也當獸醫。不過我說,他適合走整形外科、骨科,不適合當神經外科醫師。

關公手臂中了毒箭,得到cellulitis(蜂窩性組織炎)和osteomyelitis(骨髓炎),當華佗幫他刮骨療傷 (debridement) 時,連麻醉都不用,病人也不喊痛,術後還跟他道謝:「此臂伸舒如故,並無痛矣。先生真神醫也!」雖然過了一段時間,病人死亡,但病家沒怪罪幫他清創的醫生,因為跟手術無關,也不是死於箭毒,治療算是非常成功的。


三國演義第七十八回:治風疾神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終。曹操有多年頭痛痼疾,有人推薦華佗,並舉了很多華佗治病的神蹟為例(現代不也一樣?),於是曹操「差人星夜請華佗入內,令診脈視疾」(表示華佗也是 24 小時 on call;如果華佗開了醫院,那曹操就會到他的急診室,直入 VIP 病房)。佗曰:「大王頭腦疼痛,因患風而起。病根在腦袋中,風涎不能出。枉服湯藥,不可治療。某有一法:先飲麻肺湯,然後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方可除根。」這實在太厲害了,必須說明一下!華佗給他的診斷,以現在的醫學來說,叫做「慢性硬腦膜下出血 (chronic SDH)」;而且醫生從病因、治療方法到預後都解釋得清清楚楚。

曹操長年征戰,馬上來、船上去,顛簸搖晃得很;常常被關羽、馬超等名將追殺,嚇得跌下馬來,累積了許多輕微頭部外傷;當時曹操六十幾歲了,腦部已萎縮到相當程度。這些都是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的高風險因素。華佗診斷極為正確,他說的「風、風涎」,其實就是壓迫腦部的血水;「枉服湯藥,不可治療」表示內科療法無效;先飲「麻肺湯」,代表麻醉,很有概念,因為開刀當中亂動會出血、感染;利斧砍開腦袋,更是一絕,也就是開顱手術 (craniotomy),「取出風涎」就是清除血腫 (hematoma evacuation);「方可除根」,這種病真的預後頗佳,大部份的病人都恢復得很好,後遺症不多,復發率不高(約2~10%)。可是如果不開,腦部被壓迫太嚴重、腦幹受損,意識和神經功能會越來越差,最後可能會死掉或是變成植物人。

然而,操大怒曰:「汝要殺孤耶!」佗曰:「大王曾聞關公中毒箭,傷其右臂,某刮骨療毒,關公略無懼色?今大王小可之疾,何多疑焉?」以現在的眼光看,osteomyelitis 如果走向敗血症,的確比 chronic SDH 對生命的威脅來得大,華佗這麼比喻也沒什麼錯。操曰:「臂痛可刮,腦袋安可砍開?汝必與關公情熟,乘此機會,欲報讎耳!」華佗雖然沒上過醫學倫理課程,也是知道 do no harm 原則的,這樣就把人家關起來、殺掉,實在太沒道理了。

只能說,華佗遇到的是自我意識最高漲的病患,不但不肯接受治療,還反過來殺死醫生。我們的醫療環境似乎也逐漸走到這條路上,希望不要每個病人都變成曹操才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