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醫政觀察】老年產業的課題

作者:東吳法律系學生 林雅若

根據內政部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2年年底,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占全台灣總人口的11.2%,超過260萬人次(註1)。我國的扶養比率亦達34.74%(註2);換句話說,每100位有生產力的成年人(15-64歲),負擔了34.74位無生產能力(14歲以下及65歲以上)的人口。平均每2.8人必須負擔1人的生計,壯年人口負擔之重可想而知(註3)。

早在2009年,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陳寬政教授即發表相關論文,指出醫療發達促使老年人口死亡率持續下跌,加上年輕育齡婦女接受高等教育、投入職場停止生育,在在加速人口老化。陳教授以民國84年的人口數據驗證:當生育率低於替換水準時,25歲以下人口以及25-50歲人口都會逐漸遞減。也就是說,人口衰退並不僅止於總量的衰退,人口自幼年端向老年端逐步發展的衰退同時會造成生產、消費與養老問題(註4)。

這些問題在陳教授的文章發表4年後的今天,幾乎看不見改善。儘管政府自民國87年開始推動一系列的長期照護計畫方案,執行成效相當有限。不僅民國96-105年推動的「長期照護10年計畫」無法發展出社區式與居家式服務的照顧品質標準;城鄉差距過大長期照護資源不足,以及行政法規和體系的分歧—法規分類過多,主管機關又各有不同—使得資源難能統籌管理(註5)。

事實上,65歲以上人口通常是物質與精神上較富裕的一群人。他們大多剛退休,為自己往後的生活預備了一筆基金,也有充裕的時間關心政治與社會。遇到與自身利益相關的事情,更容易相互動員。因此,政府經常將老人福利視為政策性投資,在關鍵時刻作出重大投資,確保選民有感選票到手。

不幸地,政策這檔事不是全有就是全無,任何的補助都是暫時的,因為福利是個無止盡的坑洞,好的福利待遇永遠可以更好,但投進去的經費只會燃燒殆盡。政府每年固定的稅收必須分配給兒童婦孺、殘障智障等各式各樣的弱勢團體,而哪些團體或族群對象獲得補助,完全操之於執政當時的環境、政策與局勢。

從長遠的眼光來看,老人們要想脫離生產、消費和養老問題,必須發起自給自足的循環。只有創造供給與需求的自由經濟市場,老人們才能自主獨立,不再全然仰賴或受制於政府時效性的經費供應。目前長期照護機構、安養機構、社區安養堂和老人公寓紛眾林立,顯示市場對老人需求的認知與重視,但如何媒合照護機構的供給與老人的需求?確保買方與賣方有效交易、經濟市場生生不息,才是老人產業最大的課題。

政府有能力時,依靠政府是人民的幸福;政府無能時,用選票、用文字或用聲音,我們得靠自己。 



(註1)李順德,人口老化﹍台僅次於日 比韓陸星高,聯合新聞網,20131 27日,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664066.shtml
(註2)自由時報,內政部:我人口老化指數升 扶養比下降,20131 26日,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757329&type=社會。
(註3)扶養比,人口結構其他分析,http://tmrc1.tp.edu.tw/HTML/RSR2008120411052915N/populationtaiwan/peo08.htm
(註4)陳教授假設25歲為平均育齡年齡,作成計算。陳寬政,人口老化的原因和結果,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10卷第2期,2009316日,http://www.nsc.gov.tw/hum/public/Data/931616494571.pdf
(註5)長期照顧法草案總說明,立法院第8屆第2會期第17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自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站http://npl.ly.gov.tw/do/www/homePage→立法院議事系統下載。

1 則留言:

  1. Rubbish! 老年人口死亡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社會經濟條件提升,醫療的影響微不足道,你多讀些國外的研究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