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醫病關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醫病關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4月11日 星期六

醫療暴力有感-比較美國和台灣急診護理師的執業尊嚴與安全感!

◎ 作者: Pantoprazole

       目前自己在美國攻讀博士 ,我的指導教授 (簡稱老闆 )是系上很資深的教授 ,也是我們系上唯二還有持續在執業的教授 。她是資深的 part -time 急診護理 師,每隔兩周的周六會在急診室工作 12 小時 ,也因此我常有機會聽到她在急診工作時所發生的大小事情 。

        今天在會議中與老闆討論完畢後 ,老闆跟我說了一件上周六所發生的事情 。 她上周六在急診工作時 ,照顧到一個氣喘發作的女病患 ,女病患自訴有氣喘病史 ,有在抽菸及吸食可卡因 (cocaine ,一種毒品 ,這位病患 是從鼻子吸食 ),進來急診時是呈現氣喘發作的狀態,我老闆 先緊急處裡症狀後安排了一堆檢查 ,包括胸腔 X光,肺功能吹氣試驗 ,以及尿液檢查等 。胸腔 X光顯示女病患有支氣管炎,但慶幸的是沒有肺炎徵狀 。而尿液檢查確實證女病患有在吸食可卡因 。

        這位女病患在症狀緩解後 ,開始咆哮急診室的醫護人員,罵每個人都是廢物,罵 大家對她的服務都不夠好,甚至罵我老闆的一位同事是黑鬼。 這位女病患是白人 , 我老闆 也是白人 ,當天我老闆的同事及跟搭檔patient assistant (協助護理師的幫手 ,非護理人員 )中都有黑人 。我老闆直接嚴厲的開口阻止她行為 , 訓誡她不得對所有人無理 。後來女病患的男友進急診室,男友的態度更差,不斷幫他女友辱罵醫護人員 。

        在男友一進來急診室後 ,我老闆馬上感受到暴力威脅程度上升 ,於是當著女病患及她男友的面前假裝說 : 我的 call 機響了 , 我得回護理站去查看是誰 call 我。 一回到護理站 ,我老闆直接按下藏在桌子面的安全鈕 ,並開始看手錶計時警察 (不是保全喔 , 是 hospital police officer ) 何時來到她身邊。60 秒以內六位警察衝到我老闆身邊 ,直接問 ”Dr.XX, 你需要我們為妳做甚麼嗎 ?” (警察們知道我老闆是教授,所以稱呼她為 Dr.XX)

        我老闆帶著六位 警察重返女病患床邊 ,指示三位警察先將她男友架到醫院大門外面隔離開來,並看住男友 ,接著帶另外三位 警察到女病患床邊為她做出院準備 。 這三位 警察 的目是保護我老闆 ,在她跟女病患說明出院手續、處方籤內容、服 藥方式、及返家注意事項時 ,三位 警察保護我老闆不受此女病患的傷害 。

         當然俗辣男友及女病患在看到六位 警察 時氣焰都消了一半 ,但就在我老闆說明完處方籤後 ,女病患又開 始大聲咆哮說自己沒那麼多錢 (病患要持處方籤到藥局拿藥付錢 ) ,我老闆嚴肅地說 “如果你可以把買菸及毒品的錢省下來 ,或許可以有足夠的錢治療支氣管炎 !! ”

         在我老闆說明完後 ,所有警察仍呈戒備狀態 ,確認女病患完成出院手續及與男友離開醫院所屬範圍後 (不是離開醫院大門而已喔 ,而是要離開醫院所屬範圍 ,確實距離我不清楚 ),六位 警察才完成他們對我老闆的保護工作 。

         在我老闆跟女病患說明完出院手續後 ,我老闆嚴厲地對這位女病患說,自己會去投訴她這個病人 --- 對,你沒看錯 ! 是我老闆這個護理師可以去投訴這位病人喔 ! 醫院的政策是病人可以投訴醫護人員 ,醫護人員也可以投訴病人 。對病人而言,被醫護人員投訴是嚴重的事 ,因為同一位病人如果被投訴超過三次 ,這位病人將不得再進入此醫院接受醫療服務 (就算你的保險有給付你也不得再進入此醫院看病!)。
        當然我老闆有向女病人宣讀這項規定 ,並面露兇狠地表示自己一定會去投訴她 !! 聽到我老闆(資深護理師)在美國面對醫療暴力時的處理過程,我自己的感觸是很深的。

        身為一位在台灣醫院走跳10 幾年的基層護理人員 (我待過急診及病 房) ,我面臨過不知道多少次大小的暴力威脅 ,有病房家屬發飆操三字經辱罵我們 ,有議員助理拍護站桌子大罵我們 ,有病人在病房直接踹我肚子 ,從來也沒有人可以保護我們 。就算我們按下隨身的警衛遙控鈕 ,醫院警衛也都是姍姍來遲 ,從來沒有甚麼 60 秒以內出現在醫護人員身邊的措施 。

        我同事還曾在值病房的大夜班時遇到家屬發飆 摔護理站椅子 ,一個病房 有 46 位病人 ,大夜班時只有兩個護理人員 ,一個護理人員要照顧 23 位病人 。當那位家屬發飆時我同事及她的搭檔 ,真的當下是孤立無援 ! 我聽到都頭皮發麻 !! 在夜深人靜的病房 ,就算你被打死可能當下都沒有人知道 ! 當然後來警衛及夜班護理長有幫忙 ,但如果 那位盛怒的家屬當場要傷害我同事 及她搭檔,真的是誰也都阻止不了 。

        看國外,想台灣。當我們還在吹噓健保是世界奇蹟時,有多少的醫護人員活在醫療暴力的威脅之下 ? 醫療暴力 並非這幾年才出現, 媒體上可見到的醫療暴力 媒體上可見到的醫療暴力 都只是冰山一角, 不論急診, 病房或各式醫院單位,實際上被暴力威脅的醫護人員多不勝數,而台灣的官只想著如何讓護理執業門檻再降低,卻對提供一個安全的醫療執業環境都做不到!

         貼警惕海報有何用? 家屬火上來誰會去看那海報 ? 設再多意外通報系統有何用? 當下沒辦法保護醫人員免於傷害的系統通報再多次也沒用 ! 多年過去也不見醫院長官對於統計出來的通報數據有任何實質上的反應 ,通報系統只流於應付評鑑 之用 ,更糟的是醫護人員在飽受驚嚇後,還要利用下班時間打那些通報的內容 (因為上班時絕沒有間完成通報內容,只 能利用下班時間打完 )!!

        培育一位醫護人員不容易,然而改善醫療執業環境的速度如牛步般緩慢,台灣要到甚麼時候才能做像美國一樣重視醫護人員的命 ? 謝謝大家聽我抱怨,也希望仍在台灣執業的護理人員自己多加小心,畢竟工作可 以再換,但命只有一條,共勉之!

[延伸閱讀]
1.病人家屬分享心靈的悸動, 不捨跪在地上幫病人服務的急診白衣天使。醫勞盟臉書 2015/04/11
https://www.facebook.com/TMAL119/photos/a.118547204943363.20053.118446058286811/640939509370794/?type=1&theater
台灣急診室場景之一: 跪地服務的急診護理師, 值得大家將心比心, 感謝也尊重她們的付出!

2015年1月11日 星期日

[醫改會和民團,不要當破壞台灣醫療的罪人] 
 -- 我堅決反對病歷中文化 

台大婦產科施景中醫師


非關病人安全,無助減少醫糾,對病人瞭解自己病歷效果極有限,卻讓台灣醫界與世界脫節。
政府現在強推病歷中文化,民團醫改會還要政府訂時間表,到底在為了什麼鋪路?
************************************************************************************

病歷是記載醫師思辨、鑑別、治療的過程,是醫療人員溝通的工具。這部份的訓練源於原文的文獻,無法用中文取代。




( 圖來自http://uncyclopedia.wikia.com/wiki/Hippocrates)


病人可以取得自己電子病歷,要中文化可以自己用google translation,一鍵完成。我反對將我們的工作語言,為民粹的原因,改成中文書寫。如果嚴格執行,醫療人員勢必看著中文的病歷,反過來猜說原來醫療人員想表達的原文是什麼,只會造成更多的書寫負擔與溝通錯誤機會。

************************************************************************************

1. 我到過很多國家演講,實際並非如同如報紙所寫。其實多數國家並非用母語記載病歷,尤其病名藥名的記載,幾乎清一色以英文(原文)病名溝通。

2. 英美各國確定用自己母語書寫病歷,醫療糾紛就比較少嗎? 

3. 中國大陸醫學中文化最徹底,只是長久下來,醫師看不懂原文的文獻。病歷記載一律用中文,醫療糾紛有比較少嗎? 中國還常常會有醫療人員被砍死的報導。

4. 醫改會和民團,認為中文書寫病歷可讓病患瞭解自己就醫狀況。 只要中文就看得懂了嗎? 引一段科普文章,請醫改會和民團跟我說妳們看懂了嗎? 

http://scimonth.blogspot.tw/2013/05/blog-post_8948.html 2012年7月4號

在一場全球矚目的實況轉播會議上,位於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計劃底下的兩大實驗團隊── CMS與ATLAS,各自宣佈了在高能質子束對撞後的殘骸中,發現了疑似希格斯玻色子的跡象,其質量若依愛因斯坦著名的質能關係式(E = mc2)表達,約莫落在126 GeV/c2 能級附近。截至目前為止,訊號不曾消失掉且益發強烈,在可預見的將來這顆疑似希格斯玻色子極可能被宣布為一顆真正的希格斯粒子。若屬實,這無疑是粒子物理發展史上的一大勝利,標誌著人類對物質世界的瞭解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對高能物理學有興趣的讀者,在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下,或許已經對於發現希格斯粒子在物理上的重要性了然於胸,知道它是標準模型的粒子家族當中尚未證實的最後一員,它的存在可解釋萬物質量之謎。 

名詞註解:GeV/c2,為基本粒子的質量單位,GeV 代表10 億電子伏特,而c 代表光速。根據質能公式E=mc2,能量為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因此以電子伏特為單位的能量除以光速的平方,就是粒子的質量。 

5. 現在有google translation。一個按鍵下去,英文已經可以自己翻成中文。(電子病歷讓病人自己就可中文化)。
但是醫改會和民團,妳們確定病人就可以看懂? 氯胺酮、麥角新鹼、氨甲喋呤 ....... (原來是Ketamine,Ergonovine, methotrexate),結果病人和醫生一起看不懂。 
GOT, GPT病人一看就懂,中文化變成麥胺草醋酸轉胺脢和麥胺丙酮酸轉胺脢。

套句網友的話,從看得懂的英文,變成有看沒有懂的中文。

6. 法院文書、政府公文,雖然是中文,我也常常看不懂。
債務給付不全、假處分、假扣押、阻卻違法.... 這些都與我的公民權利相關。
(來自網路,原作者歡迎轉載)


照醫改會和民團說法,法院和政府是不是違反我的公民基本人權? 可以叫法院、政府一起改嗎? (反正看不懂就是寫的人的錯?) 

7. 我買的電腦硬碟標示,上面都是英文,嚴重違反我的消費者權利。
中文化後,工程師們可能要搖頭。
500G 要翻譯成 500千兆字節,Cache翻譯成高速緩存,RAM變成內存。 
醫改會和民團,看到這個,妳們會高興一點嗎? 


(圖片連結自Hitachi公司)
************************************************************ 
醫改會和民團,請不要當破壞台灣醫療的罪人。

請不要製造更多的問題、更多的糾紛。 
中國大陸徹底醫學中文化,教科書用中文,病歷書寫用中文。結果醫學與世界潮流脫節。原文期刊看不懂,不大會用英文發表醫學著作。邀請西方國家的人去演講,必須透過翻譯。 

除非確定要與世界脫節,不然沒有台灣醫生想走中國大陸的模式。 我們也不想用原文教科書學習,但進入臨床必須全部在重頭改過思考模式才能寫病歷。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真正凌遲病人的是設計不良的健保政策

真正凌遲病人的是設計不良的健保政策


作者:黃亮維 醫師

因為跟同僚討論到病人轉診的問題,讓我有感而發。來說個故事吧。那是一年前在加護病房的事情。

中午會客時間,病人的姐姐蹙著眉:“醫師,我們想要轉診到○○醫學中心。在這裡都治療兩個禮拜了,感覺病情沒什麼起色。”



病人是一位慢性酒精中毒的壯年男子。可以想見:嗜酒如命的人,自我照顧能力一定不會好到哪裡去。對他的第一印象是兩個星期前在普通病房,他才剛因為肺炎住院,呼吸有些費力,卻還不到非得插管不可的程度。他就像我們印象中典型的酒醉病人,一口爛牙,衣衫不整,講話有時像在說夢話,顛三倒四的。

主治醫師一開始就跟他的父親把狀況說得十分嚴重:說病情變化可能十分迅速,可能會插管進加護病房云云;後來果然發生了,倒不是我們烏鴉嘴,而是酗酒病人的免疫系統本來就脆弱。痰液培養結果也正是好發在酗酒病人身上的凶猛細菌-克氏肺炎桿菌 (Klebsiella pneumoniae)。病人的右肺爛了一大片,差點就成了膿胸。加護病房林主任眼看抗生素效果有限,便親自披掛,為病人進行支氣管鏡洗痰術,從發炎的肺中吸出大量髒、臭、濃濃的痰液。

我們暗地裡說林主任真是“舉枷”(台語,意指大費周章)-如此用心,且不論對病情幫助有多大,問題是家屬真的能理會嗎?果不其然,治療兩個星期後病人的姐姐就站在我面前,說出了以上的話。那天林主任剛好不在。

我在心中搖搖頭,感嘆健保讓民眾享受便利,予取予求,卻壓根沒有花資源在教育民眾,幫助他們弄清自己想求什麼,預期能求到什麼,以及如何正確地求。如此一來,只好由我來做這件絲毫沒有實質報酬、吃力不討好的事了。為何說吃力不討好?因為在當下順水推舟,把病人轉走是最簡單又皆大歡喜的,反正若不轉走,他一定會超長住院,讓醫院虧損。而把病人留在手上繼續治療,還得花時間解釋,一一回答家屬的質疑,弄不好甚至會出法律糾紛。所以我開門見山地說:

“可以阿,我不會擋你們,我會全力配合。畢竟把一個病情複雜的病人轉走,還省得麻煩。”

家屬閉上了嘴,不再說話。

“但是我希望你們聽完我解釋,因為我是真的站在你們的角度替你想,才會花時間說下面這些話。

如果是我的家屬,我不會現在把他轉走。

為什麼呢?我希望你們了解:您弟弟的肺炎相當嚴重,康復的速度本來就是要以週來計算,也就是至少要治療四到六星期。現在才兩個星期,才走了一半而已哪!還戴著呼吸器是很合理的。”

我接著跟他們解釋我們如何用體溫以及呼吸器的設定來評估病人好轉的狀況,向他們說明:這個病最嚴重的情況就是膿胸,得開刀;而若真需要開刀,醫學中心能做的,我們都能做(我們有胸外王牌柯主任!),轉過去不僅舟車勞頓,而且也沒什麼額外好處。

最後再補一句:“醫學中心很大是沒錯,可是你到哪裡找像我們林主任這麼『骨力』的醫師,還三天兩頭就幫你做支氣管鏡去洗痰,為的只是希望你弟弟快點好?”

護理長在一旁也搭腔:“不可能!找不到的!”

病人姐姐跟父親沉吟半晌,然後姐姐說:“那…我們不轉了。醫師謝謝你,解釋很清楚。”

在這個故事裡,醫病溝通的癥結點很簡單,就是病家一開始不了解這個疾病正常的治療期,所以有錯誤的期待,導致徬徨而尋求轉院。後來病人經過幾個星期的治療後,順利脫離呼吸器,轉出加護病房,得到皆大歡喜的結局。有意思的是,這裡最難的並非解釋病情,也不是治療,而是“下定決心去解釋病情,並且有擔當、有風骨地把病人留下來治療,避免給病家和醫學中心添無謂的麻煩”。畢竟,在健保制度下預期這個病人就是會帶來虧損,哪個醫師情願把燙手山芋留在手上?把自願當人球的病患送走,豈不是求之不得?

無怪乎醫勞盟張志華理事長對葉金川前署長喊話說:「真正凌遲病人的不是醫護人員,而是設計不良的健保政策。」凌遲二字,用來比擬勞民傷財的不當轉院,實在傳神。

不過我就快要下鄉,還是來學魯夫成為海賊王好了,病房裡這些煞費心神的事情,暫時交給別人去傷腦筋囉!